logo
 

新闻中心

成员新闻
个人经历看传承—投身教育事业的玉雕大师王希伟
发布时间:2014-04-15

王希伟,1963年出生,北京人。2004年、2005年,被北京市总工会评为经济技术创新标兵。被北京市人事局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获中国玉雕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现为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玉雕专业首席艺术指导。

王希伟擅长人物、山水以及大型作品的设计与制作。他主张创新,注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注重作品的整体韵味。作品多次获奖并得到业内外人士的好评。其中玛瑙《观音》获1986年全国玉雕评比总分第一名;1989年参加了四大国宝之一《四海腾欢》的制作,并获得了国务院嘉奖及全国五一集体劳动奖章;翡翠《物华天宝》被评为1995年北京工艺美术“珍品”;翡翠铁龙生《佛像》获2003年“天工奖”金奖、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和田玉《奥运徽宝》获2003年国家珍品和特殊贡献奖;大型翡翠《坐像观音》、《释迦牟尼》,被专家认定为世纪之作;翡翠《八仙过海》获2005年第二届J9集团官方网站杯金奖。

初入玉雕行业

三十多年的玉雕工作,就像一本厚厚的书,记录和描述了王希伟大师从事玉雕工作的过去和现在。在八十年代初的计划经济环境下,刚刚离别学校王希伟走进了北京市玉器厂。进入工厂,他一下子被精巧的雕工和各类精美的工艺品深深吸引。从那时起,王希伟便一头扎进了玉雕行业。刚刚开始学习时,一整天一整天不下木凳,痴迷和渴望让他的心可以很快的专注到每一件玉雕作品上,没有经济利益,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心静得像平静碧绿的水面,没有一丝波纹。也是在那时,练就了王希伟推平面和立体的扎实基础。实践和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1984年,王希伟荣幸地被厂领导选中,进入“86工程”,参加国宝的制作。自此,王希伟终于有机会接触到了玉器行业的王树森、王仲元、高祥、陈长海、郭石材、蔚长海等泰斗和多位顶级玉雕设计大师。在他们的培养和教导下,王希伟认识到了民族工艺玉雕的精髓,自己的玉雕技艺也有了长足的提高。王希伟在玉雕行业中是幸运的,赶上了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技艺传承就是师傅带徒弟,这种传承方式,曾让他受益匪浅。

市场改变了玉雕行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玉雕作品在社会中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工艺品不再是国家换取外汇的主要来源。它必须要面向社会,接受市场经济的考验。从那时起,玉雕又开始了一次南北融合时期。1991年,为了适应新形势,王希伟进入了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市场让每一个磨玉工人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过去,每一件作品都是由玉雕设计者直接构思出稿,而如今制作者和设计大师要相互配合,共同制作出每一件玉雕作品(每一个玉雕种类有很大区别,设计者不是完全掌握)。市场既改变了作品的价值,同时也改变了玉器的纯艺术属性,设计的作品内容既要符合商人的要求,又要符合消费者的爱好和用途。

王希伟对玉雕行业有了一次重新认识和思考的过程。那时的王希伟会经常到南方,学习和借鉴各地的玉雕手法,从云南到深圳,从扬州到北京,看到了差距,更学习到了新工具下的新作品。行里有句话叫“七分工具三分手艺”,工具的改变,让玉雕作品可以雕得更细,线条更流畅,表现力更强,好的作品没有合手的工具是不行的。交流促进了进步,同时也让王希伟看到了玉雕行业的一些弊端,过去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传授方法受到了新的挑战。

思考传承问题

在经济的利益驱使下,浮澡和急功尽力,充斥者每一个磨玉者。当时,在社会发展、网络普及、思想高度解放的新形势下,人们对玉雕欣赏力不断提高,对玉雕作品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市场的利益追逐下,一些学员不求甚解,工艺粗制滥造,作品质量下降,背离了创作玉雕作品的宗旨,玉雕工艺传承遇到了新的挑战。如何提升磨玉人适应市场,满足人们对优秀作品的喜爱和购买力,是必须解决的课题。
如何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传承问题,王希伟大师在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传授中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人员流失严重,硬件条件不足,经济成本过高,学徒水平高低差距太大,对玉雕传统工艺没有深度认识等。面对北京玉雕的传承,王大师有了更多的想法。

投身教育事业

2013年,从“玉”多年的王希伟大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一个手艺人,变成了教书育人的教师。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开始探索在学校设立大师工作室的方式,王希伟大师对传承问题的想法也趋向于这种方式。结果一拍即合,王希伟大师被邀请担任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玉雕专业艺术总监,并开办了首席技师工作室,得到国家和北京市的财政支持,被评为“国家级王希伟首席技师工作室”。

实践证明,这是民族技艺教育和传承的正确道路。它不仅解决了过去大师没有好徒弟、徒弟找不到好老师的难题,无疑还是解决产学脱节的有效措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的互动,能够帮助有经验的大师和技艺从业人员,说出他们想说说不出、想写想不了的疑难困惑,科学有效的总结出设计制作中的实际要领。在这种现代学徒制下,讲得清、听得懂、易领会、能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步。

投身教育的王大师开始对技艺传承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他充分发挥了大师作用,签订师带徒协议,毫无保留传授技艺,为玉雕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在教育教学方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参与玉雕专业建设,并摸索出一条适合玉雕专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教学模式,为培养玉雕人才开拓出新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北京J9集团官方网站高级技校

     网站地图    |  手机J9集团官方网站    |  联系我们    |  社会责任    |  北京J9集团官方网站微博    |  金属艺术品交易中心    |